他牺牲于25岁,到死都未能见女儿一面,妻子持此物想他60年

儿何尝不思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烈士殷红的血迹,燃烧起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这段话是共产党员王尔琢1927年5月写给父亲的家书中的内容。初次阅览这封信,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为信中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坚定信仰所震撼。一封简短而包涵真挚情感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着归家的渴求,但却又藏着报国的热血,革命之路,路漫漫尔其修远兮,王尔琢落笔写下的每一个字,背后有多少心酸,多少辛苦,我们都不得而知。

01

王尔琢,又名蕴璞,1903年生于湖南石门县,家中充其量算得上是小康,不至于过得紧巴巴的。王尔琢读书有些晚,13岁时才入同乡的私塾学习知识,后又进入官桥国民小学、县立高级小学读书。毕业后,王尔琢顺利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附中。

当时帝国主义的魔爪越发猖獗,五四风潮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却还是对各省各院校的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入学就读的王尔琢一面研读书本上的知识,一面抽空饱读进步书籍,基于此,共产主义思想在他心中有如春日甘霖一般,滋养了他心中萌芽的革命情怀。同年7月,学习成绩优异的王尔琢通过了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的入学考试,开始加入校内的学生运动,更加坚定了自身的抱负。

投笔从戎,是王尔琢下的第一个决定。

1924年,王尔琢想要考黄埔军校,便想到了此前在各类革命运动中结识的有志之士,同时也是党内人员的何叔衡,经他介绍后,王尔琢参加了黄埔第一期学员的考试,与老乡郑洞国一同入学。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早期办学质量优良,是学习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绝佳场所。触碰到了自己心驰神往的革命事业,王尔琢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是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他的确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在听闻他的名字,了解他的事迹后,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后辈,经常请王尔琢到办公室“喝茶”,两人相谈甚欢,共同探讨了许多,其中不乏关于革命的思想与战略。

也没办法,人与人的缘分就是如此妙不可言,王尔琢与周恩来投缘,周恩来喜欢这个孩子喜欢得紧,便留在身边直接培养了,自此,王尔琢也成为了周恩来的半个徒弟。

黄埔军校的时光过得很快,毕业后的王尔琢留校任学校队分队长,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行动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国民大革命的风暴不一会儿便席卷全国,北伐军的步伐铿锵,王尔琢率领部队北伐转至上海。然而,蒋介石在后期露出了“狐狸尾巴”,切断了与共产党合作关系,还四处拉拢优秀的军事人才,留为己用。拥有卓越军事才能的王尔琢自然也是蒋介石心目中的必争人选,他亲笔写了两封信,分别委派给两个心腹,说:“一定要利用各种办法,让王尔琢站在我们这边。”

话都说出口了,两个人自当是拼尽全力进行游说,还夸下海口,谎称只要其加入,军长的位置就是他的,但是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王尔琢丝毫不为之心动,并严词拒绝了。拒绝了国民党允诺的肥差,毫不畏惧的站在了利于人民的共产党的方阵里,这是王尔琢下的第二个决定。

1927年,王尔琢由于年少离乡,未曾见过当时已满三岁的孩子,再加上革命的步履匆忙,他抽不出空千里迢迢回去一趟,但又苦于实在想念家中妻女,便修书一封寄回乡里,约妻女前来武汉见上一面。为了这趟赴约,王尔琢拜托老乡宋人杰在武汉当地黄土坡租了一间屋子,等待妻女的到来。这一等就是三个月。在收到信后,王尔琢的妻子郑凤翠心中欢喜不已,忙不迭的带着女儿就踏上了这趟旅途,在乱世之年,兵荒马乱,交通也异常的堵塞,光是长沙的舟车劳顿,就耗时三月之久,待到了武汉,政局已经悄然转变。

1927年是蒋介石掀起腥风血雨的一年,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让武汉布满了白色恐怖,已经到了武汉的郑凤翠按照约定到了黄土坡,却寻觅不到王尔琢的身影,辗转半月,花光了身上的积蓄,只得沿途折返。

这个未曾见过什么世面的女子,哪里知道王尔琢当时被扣上了“中共要犯”的帽子呢,本来是北伐的著名将领,因为蒋介石的招揽不成,一夜之间街头流窜,必须躲着藏着度日,实在是让人气愤不已。郑凤翠还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女儿小桂芳,还说此次前来不知王尔琢去了何处,惹得女儿如此伤心。寥寥几句话,道出了无数心酸,可是王尔琢没有办法,心向着正义和光明,就势必会吸引一些蛇虫鼠辈。王尔琢在被追捕的同时其实也偷偷溜回过租赁的房屋处,可是早已是人去楼空,只留下那封信,读的王尔琢心如刀割。

儿女情长、含饴弄孙这些美好的词汇,在这些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英雄身上,是多么珍贵,王尔琢为了革命,甘愿小家苦一点,他思虑良久,决定回信一封,具体内容便是文章开头所展示出来的那几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心中想要万千黎明百姓有遮风避雨之所,而王尔琢则希望以身许国,用自身的努力换来穷苦人民、孤儿寡母的安定生活,这两种志向,本质上是相同的。远离故土,投身革命,甘洒热血,这是王尔琢做的第三个决定,也是最让人感慨和敬佩的一个决定。

02

他是如何实现信中誓言的呢?1927年7月,王尔琢随周恩来奔赴南昌,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参谋长,秘密从事起义前的准备工作。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同年10月1日,在朱德统一指挥下,王尔琢率部于三河坝与敌军激战了三个昼夜,然后突围至饶平附近,受到周恩来和总指挥贺龙的夸奖。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1928年1月,通过多次上阵杀敌,朱德慧眼识珠,发现王尔琢不失为一位将才,破格任命其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王尔琢也就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指挥官之一,实在是荣膺披身。随着朱德、陈毅与毛泽东部队的井冈山汇合,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在井冈山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王尔琢任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

在井冈山期间,王尔琢与朱德、毛泽东一同,指挥了高垅、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为根据地的巩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后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由湖南省委委派的杜修经、袁德生、杨开智三人,命令部分红军部队攻克郴州,此次战斗在王尔琢“不惜被诟病违反军纪”的再三反对下,还是拗不过省委的决定,打起来了。战斗无疑走向了失败,主力部队只得退回井冈山,在归途之中,行进到江西崇义县思顺圩时,担当前卫的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叛逃。军心动荡不已,袁崇全不仅是一人离开的,还带走了大批战士们。

王尔琢内心五味杂陈,但为了安定一众战士的心,说道:“我是他们的团长,我现在去接他们回来。”可是叛逃的人哪里有什么好心眼呢,1928年8月25日晚,王尔琢终于追上了这支远走的部队,他一边骑着马一边对着战士们喊话:“同志们别怕,我是你们的团长王尔琢,来接你们回去的,快回来革命吧!

王尔琢平日里对待战士们亲如一家,好多跟着队伍走的战士们,看着飞奔而来的王尔琢的身影,立刻就跑了过去。可是袁崇全却红了眼,作狗急跳墙状,拿起手枪就对着王尔琢开了一枪,没有任何防备的王尔琢当即中弹倒地,血流不止,时年25岁。为了革命,他到死都不曾见到女儿,一封信成为了妻子永远的寄托。

后来,革命胜利了,新中国建立了,曾经的革命烈士的遗迹,都放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好好地珍藏着。周恩来在建国后抽空视察了正在筹建中的博物馆,却发现并没有王尔琢的照片,总理焦急的对工作人员说:“要千方百计征集王尔琢的照片。”王尔琢的家乡石门县,现如今还有人在谈论:“他不牺牲,肯定当元帅……”的三俩事迹。他为何能被战友与后人念念不忘,除了那三个关乎命运的决定外,更为撼动人心的,大概是他那封红色家书吧。

毕竟,他真的如同写的那般,完成了自身诺言。而这样一个革命英雄,他的妻子也保留着那一封家书,想了他60余年。不禁让人泪眼婆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